【推荐你看看】镜头下的中国
我的消息
购物车
个人中心
卖家中心
我的订单
我的拍卖交易
我的竞拍
资金账户
我的足迹
书店区
在线拍卖
资讯
社区
影像新中国
昨日的世界
影像新中国
昨日的世界
影像新中国
昨天的中国
[法]阎雷(Yann Layma) 著;杨宁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3/平装
阎雷是继布列松、马克·吕布和刘香成等摄影大师之后,专注拍摄中国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西方摄影师之一。本书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最鲜活、最富生命力的肖像。
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
[法]马克·吕布(Marc Riboud) 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01/软精装
马克·吕布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与中国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渊源,往返中国二十余次。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精选其中165张。
中国的颜色
[法]尚陆(Jean Loh) 后浪 编者;[法]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 摄影/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9-04/精装
布鲁诺·巴贝是第一个用彩色胶卷大量拍摄中国的玛格南摄影师。从1973年至2018年,拍摄时间跨越46年,拍摄地点涉及国内二十多个城市,客观展现当时中国的时代特征。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修订第3版
刘香成 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02/平装
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照片200余帧,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了时尚与保守、舶来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
火车上的中国人
王福春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08/精装
本书精选王春福的火车黑白纪实摄影114张,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呈现人在火车这个特殊空间里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昨天的青春:八十年代中学生
任曙林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1/精装
精选了任曙林在1980—1989年期间拍摄的170幅中学生照片。雨后操场上 的白色长裙、考试时与同桌交换的眼神、放学时的热闹和空荡的楼道……青春回不来,纯真依旧在。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翁乃强 著/中信出版社/2017-02/平装
本书是从翁乃强数以万计的反转片、彩色负片和黑白底片中精心挑选了445张作品,拍摄时间从1964年到1995年,横跨几个不同时代,聚焦于巨变年代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生产场景。
中国人本
王璜生/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12/其他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摄影展是中国摄影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展览,无论参展作者,入选作品的数量、时间跨度都创下历史第一。它第一次以纯纪实的手法从生存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映现了中国人在人性化道路上的曲折历程。
侯登科的世界
侯登科/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6-05/精装
侯登科,一个在当代中国摄影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代表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批有良知的中国摄影家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他以一个中国农民的视角为历史留下了20世纪最后20年即将消逝的农村生活影像。
人与土地
阮义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4-04/平装
《人与土地》是“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最为著名的摄影系列,拍摄于1974—1986年,展现其时台湾乡村正在逐渐消逝的人情与风景。这是人与自然还亲密依存的年代,人们在土地上成长、劳作,视勤俭与坚韧为生活的信仰,又在最终归宿于土地。
最后的耍猴人
马宏杰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03/平装
马宏杰用12年时间,跟拍了中国最后一代民间耍猴艺人在全国及边境地区行走江湖的故事。猴子和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结一辈子的伴,行走江湖, 赚钱养家。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一起消逝于这个时代。
中国人的家当
马宏杰 著/中信出版社/2015-05/精装
50家中国人的家底展示。《家当》系列影像作品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转换,去捕捉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本身,以物的形态去透射寄寓其中的人的内在属性。
上海人1990-2000
陆元敏/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04/平装
在上海华丽和繁荣的表象下,如果不沉下心细看,难免会无视那沉郁的苍穹下贴肤痛痒的人生。没有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就没有上海人,他们琐屑微渺的喜怒哀乐,冷眼辗转的灵肉浮沉,深如海,不可测。
出三峡记
晋永权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01/平装
从2000年8月13日开始,到2004年8月28日结束,为了三峡工程能够顺利实施,中国政府自重庆、湖北三峡库区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11个省市迁出移民近16.6万人。
我们这一代:历史的语境与肖像
肖全 著;肖全 摄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12/精装
肖全,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被称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所摄录的对象,多为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今文艺界的精英或灸手可热的大腕级人物,彼时还是一副热血青年的青葱模样,用自己的热望、才华和激情,丰富着那个物质贫瘠的时代。
把青春唱完:中国摇滚与一个文化群体的生活影像
高原 著/中信出版社/2015-08/平装
中国摇滚的黄金十年,因其时代的特殊性成为不可复制的时代缩影。一代人对于青春、自由、才华、独立的追求,深远影响了那个时代。摄影师高原近距离记录下了中国摇滚台前幕后的影像经历,凝聚着整整一代人的情感回望。
被遗忘的人 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
吕楠 著/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6-06/其他
从1989年至1990年,吕楠在中国十个省市的38家医院接触了14000名精神病人,寻访了上百个患者家庭和流浪患者,完成了《被遗忘的人》的拍摄,由此开启了吕楠将三部曲作为一部大作品来拍摄的序幕。
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
吕楠 著/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6-06/精装
1992年至1996年,吕楠在中国十个省市拍摄了三部曲的第二部《在路上》。这期间,吕楠接触过的教堂超过百座,但他却把重点放在了日常生活中教友是如何践行爱和信仰的——那才是教友心中的教堂。
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吕楠 著/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6-06/精装
1996年至2004年,吕楠在西藏的40个村庄拍摄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四季》。和前两部作品一样,《四季》避免了生活中的任何事件,而将关注焦点集中于命运的自身。
看不见的人 + :两书采用同一ISBN 7561328079
赵铁林 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平装
这是一些出没于我们的生活,却从来不曾进入我们的视野的小人物,他们生存在城市边缘的乡村和城镇。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改变了他们的谋生方式,生活内容。作者带着深厚人道关怀和批判精神,踯躅在他们中间。
走过青春:100名知青的命运写照
黑明 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7/平装
有一段共和国颠簸的断代史。有一代人以理想主义为起点,却在现实中辗转起落。100位知青的人生历程,其中可有你曾走过的?你无法遗忘的?或者,是你无法忽视想要了解的?他们是极度精彩又极度无奈的那一代人生缩影。
黑镜头:中国的故事——包围城市:中国农民向城市的远征
张新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平装
作者用了十年时间在深圳拍摄了这组纪实作品,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末的移民生活状态。
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安哥/羊城晚报出版社/2001/平装
共收入摄影师安哥自1976年至2000年25年间所拍的700余幅代表性作品。25年来,安哥快门不辍,镜头一直对准着改革开放之中的中国民众生活场景,从东北边陲到港澳特区,足迹遍及中国绝大多省市。
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
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商务印书馆/2018-11/其他
在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中,珍藏着自1892年以来的上千万张历史照片。如果说,私人相册是一个家庭的个体记忆,那么,国家相册则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本书从《国家相册》中选出与改革开放相关的最具代表性的13集,化视频为图书,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一份独特的纪念。
王文澜:家国细节
王文澜 著/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08/精装
主要收集王文澜从1976年“四五运动”开始至今32年拍摄生涯中,反映改革、开放、发展、崛起历程和记录老百姓喜怒悲欢的相关影像。涉及到唐山大地震、老山前线、抗洪救灾等重要历史事件。
公民记忆1949-2009(平)
黑明 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0/平装
黑明在天安门前用相机记录中国人60年来的光影故事,300张天安门前新老照片,力求在同样的季节、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光影效果下,用不同时代、不同色彩、不同面孔,展示中国的时代变迁和老百姓的人生变迁。
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
巫鸿 著;毛卫东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1/平装
“东村”,是中国实验艺术史上的一段神话。巫鸿以荣荣的镜头、日记与书信,串联起充满爆炸性创造力的东村艺术家群体。——给所有流浪的人。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东村,这城市的边缘地带。
走来走去
刘涛 著;Lens 编/中信出版社/2016-09/平装
街拍摄影师刘涛六年街拍作品首次结集,由Lens编辑呈现。“也许正因为他是一个‘抄水表的’,所以镜头里没有自负。”“天空属于所有人。”
昨日的世界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
[英]约翰·汤姆逊 著;徐家宁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5/精装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衰腐的晚清帝国在喘气的间隙开始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改变悄然发生。1867—1872年间,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逊恰逢其时来到中国,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下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
风雨如磐:西德尼·D·甘博的中国影像(1917-1932)
邢文军、陈树君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10/平装
西德尼·戴维·甘博是一位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终生致力于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从1917年到1932年,用他的摄影机建立了一部有关中国的图像档案——总共5,000幅黑白照片和彩色幻灯片以及30盘16毫米电影胶片。
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
沈嘉蔚/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1/其他
莫理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当时的外交圈称王府井大街为“莫理循大街”。共收入500多幅莫理循档案精选照片。
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
海伦 编;[澳]莫理循 图文;窦坤/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2/其他
1910年1—7月,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对甘肃、新疆等中国西北地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旅行考察。他选取658幅整理成册,读者可从中认识和感受20世纪初西部中国的地理、气候状况,少数民族生存状态,清末“新政”的成果。
约翰·詹布鲁恩镜头下的北京1910-1929
[美]约翰·詹布鲁恩、李欣 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11/精装
他是一位“遗失”的民国摄影大家,1910-1929年在华期间,当过溥仪的“御用”摄影师,拍过迄今中国影像史上并不多见的壬子兵变、袁世凯祭天祭孔、内阁会议、袁世凯葬礼等这些发生在民国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
老北京皇家建筑典藏
秦风老照片馆 编;张钦楠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平装
书中所收图片,悉出于日本东京皇室博物馆“御藏版”的《中国北京城建筑》,为日本建筑工艺出版社1925年所出版,是经过精致印制的102张写真帖。内容基本上涵盖紫禁城、西苑、北海、中海、南海、天坛、颐和园、先农坛等地,挑选的均为有普遍代表性建筑的全景或局部,反映传统中国建筑工艺的巧思和精美。
千里江城:二十世纪初长江流域景观图集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11/平装
一个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的钟情于长江文化的日本人山根倬三,用相机记录了那个时代,并从千余张照片中整理出一百五十余张,加上搜集来的稀有图片,汇集有《长江大观》,那是用珂罗版印制,厚重而精致的游记式图集。
消失的天府:美国教师路得·那爱德摄影作品集:1910~ 1913
[美]路得·那爱德、王玉龙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1/平装
清末民初的天府之国。那爱德在华期间拍摄了大量写实照片,涉及辛亥狂潮、天府农事、汶川集镇、高等学堂、茶马古道、长江三峡及沪宁旧地等珍贵细节。
西洋镜:5—14世纪中国雕塑
赵省伟 编;喜仁龙、栾晓敏、邱丽媛 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05/平装
本书初版于1925年,为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巨擘喜龙仁的名作。图录部分近千张图片,相当一部分中国文物已经下落不明,更有一些名胜古迹和文物珍藏屡遭劫难,今已绝迹世间,足见本书之珍贵。
西洋镜 中国园林
赵省伟、邱丽萍 译/台海出版社/2017-02/平装
喜龙仁著。本书首版于1949年,共收录图片近400幅,系统论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流变,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园林研究开山之作。
西洋镜:一个英国风光摄影大师镜头下的中国
[英]唐纳德·曼尼 著;赵省伟 编;彭金枝、栾晓敏 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04/其他
全书共分五部分:《扬子风景》《北京美观》《中国风景画》《中国南与北》,以及《中国庭院中的女人》一书中的插图。
秦风老照片馆: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情感
秦风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6/平装
本书所辑图片即精选自秦风所收藏的海量老照片。时间跨度从20世纪前后直至1980年代,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庄学本全集
庄学本/中华书局/2009-07/平装
庄学本,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本书收录目前所能收集到的庄学本从1934年至20世纪50年代进行民族考察和民族摄影所拍摄的3000多张照片,他在考察过程中所写的全部旅行日记,以及部分考察报告、游记等。
手艺中国:中国手工业调查图录
[美]鲁道夫·P·霍梅尔 著;戴吾三 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1/平装
一个美国人用相机记录下的中国百姓劳作史。霍梅尔先后在中国住了8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调查工作。初版于1937年出版。
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萧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5/精装
1941年夏天,梁思成与刘致平一起,应邀到广汉参与重修县志,承担了拍摄、测绘古建筑的任务,留下了广汉县(今四川省广汉市)的全套影像资料——城墙、会馆、文庙、武庙、公馆、书院、寺庙、道观、宗祠等,几乎囊括了城市的所有典型建筑。
定格西康:科考摄影家镜头里的抗战后方
孙健三 著;孙明经 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平装
中国有过一个西康省,它于1939年1月1日成立,1955年9月撤销,只存在了短短十六年。这里有康巴同胞,有茶马古道,还有不远万里为西康带来现代文明的西方教师、医生和传教士。
金陵古迹名胜影集
朱偰 著/中华书局/2006-08/平装
为“朱偰金陵考古三种”之一。初版于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录图片三百一十七张,为研究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金陵女大:金陵女儿图片故事
孙建华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平装
1915年秋季,金女大正式开学,成为中国长江流域第一所女子大学。从此在20世纪上半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女界精英,成就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段辉煌。金女大虽然在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消失了,但此前从金女大走出的一届届毕业生,却以自己的风采和奉献继续向社会展示着母校的风范。
航拍中国,1945: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精选
秦风老照片馆 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07/精装
本书内容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高清复制的航拍照片,为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美国空军在中国领空维和时拍摄,涉及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旅顺、大连、通州、昌黎、唐山、秦皇岛、塘沽、即墨、胶州等地及周边。
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1945
[美]拉森 著;[美]迪柏 摄/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04/平装
本书是由飞虎队员在1944-1945年间所拍摄的摄影作品集,反映特殊年代中特殊人群眼中的中国社会,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
秦风老照片馆 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平装
2007年春,秦风老照片馆从荷兰文物收藏家蓝柏先生处收购了一批抗战原版照片。它们是国民政府中央宣传机构于抗战时期,向欧美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照片,目的是报道中国军民抗战的消息,宣扬中国人保家卫国的精神,以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当历史可以观看
冯克力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平装
收入图片112幅,蔚为大观的“家国”影像——有颠覆了历史教科书中已有叙述的、“让历史成见尴尬的照片”,有新华社的档案图册里当年被批示为“不宜发表”的照片,有原本由国外教会拍摄保存、后被归于“敌伪档案”的老照片,有属于市井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日常民国”。
没有更多了
加入购物车成功
加入购物车失败